必赢(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公开征求《重庆市关于进一步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举措持续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进一步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我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起草了《重庆市关于进一步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举措持续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前通过以下方式反馈。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1.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2.传真号:023-67575751;
3.邮寄地址:必赢(中国)官方网站 政策研究室(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建发大厦723,邮编401121)。
附件:重庆市关于进一步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举措持续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必赢(中国)官方网站
2025年10月14日
附件
重庆市关于进一步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举措
持续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举措,顺应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多元化供给,持续激发消费潜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1. 支持二手车市场发展壮大。实施“三方四层级全环节”信用承诺闭环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销售额增长较好的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销商,按当年销售额等给予一定奖励。建立二手车流通信息工作机制,强化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共用,加快打造“安心购车全链条智管”数字化应用,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便利、透明、高效的查询服务。推行二手车交易发票联网核查,转让登记免提交纸质发票。
2. 支持二手车出口交易。鼓励具备条件的二手车出口企业申办车驾管社会服务站,推行出口二手车转让、注销“一站式”办理。对二手车出口企业收购的车辆开展“容缺办理”,属新车上牌后立即出口的,实行注册登记和转让登记“联办”,需收回的机动车号牌由车管部门内部回收销毁。放宽交强险购买条件,对在渝采购新车办理注册后,立即以二手车交易形式出口至境外市场的车辆,可购买使用短期交强险。
3. 放宽改装车业务登记。推行加装踏步件“免登记”,对小微型载客汽车在不影响安全和识别号牌的情况下加装出入口踏步件,且未超过车辆宽度的,无需办理机动车变更登记。实施小微型载客汽车换装轮毂、加装车顶行李架、换装不同式样散热器面罩、更换保险杠等登记业务全程网办,机动车所有人(自然人)可通过“警快办”提交换装、加装或更换相关部件后的照片,由公安交管部门远程审核,无须实地交验机动车。
二、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4. 优化购买存量住房提取方式。职工购买我市行政区域内存量住房且经网签备案的,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直接支付购房首付款。
5. 放宽全款购房提取条件。职工以自有资金一次性付清购房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可自购房之日起满半年后每年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提取办理时限由两年放宽至五年,提取范围放宽至本人、配偶、子女以及本人与配偶双方的父母,合计提取金额不超过购房总价款。
三、拓展文体服务消费
6. 推动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支持政府投资的体育场馆有序对外开放,探索社会资本投资的体育场馆开放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区县,通过各级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2025年推动首批95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7. 打造特色体育消费场景。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完善汽摩等运动项目场地设施建设,打造汽摩运动等主题公园,推动在建和拟建公园中科学设置汽摩、骑行和攀岩等运动项目,利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攀岩体验馆、虚拟摩托车赛道,2025年创建6个国家级汽摩运动营地和2个星级营地。
8. 举办特色体育赛事。支持策划打造汽摩运动赛事IP,联合汽摩制造企业配套开展新车发布会、汽摩营销等活动。简化赛事审批流程,降低办赛门槛,支持社会力量承办赛事,对符合条件的体育赛事、消费场景给予财政补贴。
9. 利用国企闲置用地建设体育场馆。支持国有企业优化调整闲置用地的土地性质和规划用途,鼓励国有企业利用闲置用地和社会资本租赁国有企业闲置用地建设运营体育场地。
10. 推动便民体育设施进公园。鼓励在口袋公园建设、城市公园更新提质改造项目中完善各类便民体育设施,支持各区县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增设体育场地和健身器械,对达到体育公园建设标准的给予相应资助。
11. 丰富公园便民商业业态。制定公园配套服务经营指导意见,推动逐步放宽综合性公园建筑面积占比限制,引导餐饮零售、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游览游艺、科普教育等多种便民商业业态进公园。
12. 提振文旅服务消费。除长江索道、科技馆外,全市其他旅游景区对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游客与18岁以下(不含18周岁)未成年游客取消预约登记。持续繁荣营业性演出市场,加大演出市场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严格落实“一次审批、全国巡演”。完善演艺赛事预约机制,打击黄牛倒票行为。
四、积极吸引外来消费
13. 提质扩围离境退税服务。加快推进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建设,扩大离境退税、入境支付便利化环境改造覆盖范围,集中建设一批综合服务点和集中退付点,推进双语标识改造,增加多语种消费指引二维码设置,力争2025年重点消费场所便利化支付环境改造率达100%。支持免税经营主体引入高端品牌首店、限量商品首发、本土特色精品,探索发展“线上预购、口岸提货”“前店后仓”新模式。
14. 优化升级入境旅游服务。推广口岸旅游签“一网通办”,支持线上填报入境旅游团签申请,利用OCR技术采集外国人护照信息,提升口岸签证签发质效。开通急事急办“绿色通道”,优化口岸签证流程,为有紧急需求的旅行社开通“绿色通道”,办证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畅通警企联络机制,开展实地走访、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介,点对点解决旅行社的问题和需求。
15. 加强特色消费品牌培育。构建“渝伴礼”品牌运营平台,搭建产销协同联动平台,支持进机场、进高铁站、进商圈、进景区、进免税店(离境退税店),拓展开设线上营销门店。培育名菜、名宴、名厨、名店、名企、名街、名节,力争2025年上榜黑珍珠餐厅6家、必吃榜95家,引进落地米其林大厨餐厅4家。
五、优化医疗服务消费
16. 破除医疗领域隐性门槛。研究出台特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办法,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包括涉外医疗服务在内的个性化、多层次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备案后可进行自主定价。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适时将未就业城乡居民纳入制度覆盖范围。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六、持续优化消费环境
17. 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执法,加大网售产品监督抽查覆盖面和频次,依法严厉打击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以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
18. 优化消费领域行政执法。持续扩大消费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范围,压减非必要的行政性检查事项,拓展“区域沙盒”“主体沙盒”范围,落地“观察期”“触发式”“非现场”等监管方式,持续完善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